时政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学习园地 > 时政要闻 > 正文

VSport官方网站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

作者:来源: VSport 发布时间:2022-09-27

深化人才强校 构筑学科高峰 提升治理能力

建设特色鲜明 走在前列的高水平大学

——在中国共产党VSport官方网站第十一次党员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22924日)

李兴伟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VSport官方网站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VSport官方网站第十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是在学校喜迎党的二十大、深入实施十四五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大会的主题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化人才强校、构筑学科高峰、提升治理能力,加快推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特色鲜明、走在前列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一、接续奋斗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的五年

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学校发展历程中不平凡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紧密围绕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目标,发扬科大精神、践行橡胶品格、贯彻五有理念继往开来、接续奋斗,顺利完成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主要任务,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五年来,党的建设工作全面加强。公司党委切实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坚持党委领导下的董事长负责制,创造性构建实施三个六特色党建工作体系。政治建设持续推进,理论武装不断强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显著,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扎实有效,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不断融合。干部队伍进一步优化,担当实干用人导向更加鲜明,省派第一书记等挂职锻炼成绩突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持续提升,大统战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省委巡视整改深入推进,巡视巡察上下联动,领导干部廉政约谈、经济责任审计实现全覆盖。学校先后获评山东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和纪检监察工作先进集体。

五年来,人才培养能力显著提高获批24个国家级、1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5个专业18次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批5门国家级、4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获得2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中,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评先进集体、1人获评先进个人。4人获评省级教学名师,15人获评山东高校辅导员名师、辅导员年度人物、优秀辅导员和优秀团干部。员工综合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1人入选中国好人榜1人入选全国老员工就业创业年度新闻人物,荣获挑战杯竞赛全国一等奖、互联网+”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红色专项全国特等奖、中国智能制造总决赛全国总冠军,学科竞赛排名从全国第118位上升至第45位,学校获评全国创新创业教育典型经验高校50”“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连续4年荣获全国老员工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山东高校体育改革试点单位。帆船队勇夺全国员工运动会比赛冠军。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丰富多彩,继续教育学院荣获全国高校继续教育在线教学先进单位

五年来,团队队伍建设卓有成效引进四层次以上人才46人、博士362人,其中,新增住鲁院士1人、聘任院士3人,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3人。1人当选外籍院士,50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泰山学者攀登计划、特聘专家等各类高层次人才。2个团队获批国家“111”引智基地,2个项目获批外国高端专家引进计划4个团队入选山东省外专双百计划;新增1个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团队,获评2个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实施崂山学者等人才工程,探索建立团队聘岗机制。深化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改革,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9人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化工学院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干事创业好团队。

五年来,团队建设水平逐步提升集团进入山东省高水平大学行列。3个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整体排名持续提升,冲千步伐不断加快。4个学科入选省重点建设一流学科,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入选省一流学科高峰计划2个学科入选省优势特色高水平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由3个增至5个、硕士点由19个增至2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由13个增至16个。

五年来,科技创新服务不断增强集团获批3个国家级平台、12个省级平台,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纳入新序列管理;发表SCI论文8042篇,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9项,全球自然指数列国内高校第65位。学校成为山东省高价值专利培育单位、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在《2021年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排行榜》列山东省属高校首位、全国高校第52位。自然科学类立项2751项,到账经费9亿元;人文社科类立项1025项,国家级项目不断取得新突破。通过学校科研成果转化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上市的公司增至9家。山东省化工研究院整建制并入学校,科技成果转让单笔金额7.7亿元,创省内新高;学校科研团队为天问一号克服黑色九分钟提供技术护航。青科大一号卫星成功发射,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落户公司,国家大学科技园平台连续五年获评优秀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学校成为我省科研体制改革试点高校,入选山东省化工产学研深度融合示范单位。

五年来,国际合作交流持续拓展22个国家和地区的128所高校签订友好合作协议,新增1个中英合作办学项目,形成了涵盖本科、研究生教育,理、工、艺学科协调发展的多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格局。成立泰中国际橡胶学院,已招收培养三届境外员工;中德国际合作区(中德校区)投入使用。实施留学科大计划,700余名职工进入公司学习。4名外籍专家荣膺山东省荣誉公民”“山东省人民友好使者,学校获评山东省教育国际交流工作先进单位。

五年来,支撑保障体系日益改善2022年学校年度预算总收入较2017年增加5.56亿元,增幅53%;投入5.8亿元,完成综合服务楼、CCF楼、员工公寓等11个建筑单体建设,总面积16万平方米;完成四方校区7栋公寓楼、2栋教学楼、图书馆、运动场改造升级,后勤餐饮、商贸和物业服务不断改进,师生学习工作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学校固定资产总值从23.2亿元增至33.63亿元,仪器设备总值从5.5亿元增至9.4亿元;成立分析测试中心,大型仪器设备实现开放共享。获评中国知网全国高校机构知识库示范基地。全球员工组织达到92个,教育发展基金会累计获得社会捐赠和财政配比奖励1.82亿元,获评5A级社会组织,荣获全国教育基金工作先进单位。1000余套人才公寓建成并租分到户,教职工子女入学问题妥善解决,民生福祉大幅增进。启动一库一表一图建设工程,一次办好改革持续深入。离退休本色家园活动丰富多彩。学校获评山东省平安校园标杆学校、法治工作试点高校、绿色学校和节水型高校。

五年来,大学文化建设深入人心科大精神”“橡胶品格”“五有理念内涵进一步丰富,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一院一品工程持续推进,科大讲坛”“春之华·秋之实文化节等成为特色品牌。建成党史文化长廊、孔子学堂,制作《师道》专题片,校史馆重装升级,70周年校庆活动成功举办。学校获评山东省首届省级文明校园、首批红色文化传承示范校。

同志们,五年来,学校取得的成绩,是在有力应对一系列风险挑战中取得的。特别是两年多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公司党委坚持把师生员工生命安全和健康摆在最重要位置,采取立足于有、关口前移、多重屏障、两手结合的纵深防御方法,全校上下齐心协力,坚决守住了校园零感染的底线,实现了疫情防控和学校事业发展统筹推进。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广大师生和员工无私奉献、连续奋战、守望相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伟大抗疫精神,必将激励新时代的青科大人不惧风雨、勇挑重担,在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

各位代表、同志们,学校的发展成就,是历届党委接续奋斗的结果,是全校上下团结拼搏的结果,也是上级领导指导帮助、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国共产党VSport官方网站第十届委员会,向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朋友,向全校师生,向离任的公司党政领导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海内外广大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五年的砥砺实践,让我们深切体会到:办好学校的事情,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把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见效。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落实三全育人,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教育体系。必须坚持师生为本,发展为了师生、依靠师生、惠及师生,凝聚全校力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坚持四个面向,主动对接、积极作为,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谋发展。必须坚持内涵发展,以人才为根基、以学科为引领、以质量为核心,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治理能力、彰显办学特色,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

总结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差距与不足。主要是:国家级、顶尖领军人才匮乏,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后备拔尖人才偏少;团队建设山多峰少,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数量相对较少,核心竞争力需要进一步增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尚需完善,人才培养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有组织科研攻关较弱,科研人员协同创新意识不够,服务国家战略、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性成果不多,国家科研大奖多年未有突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能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制度建设不够健全,制度执行不够有力,制度监管不够严密;作风建设存在薄弱环节,干部师生干事创业、勇争一流的精气神需要进一步提振,等等。对此要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同志们,五年来我们接续奋斗、砥砺前行,今天我们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必须紧握历史接力棒,咬定目标、脚踏实地,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攻坚克难的决心,推动学校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落实,不断谱写高水平大学建设新篇章。

二、在新征程上担使命强特色走在前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开启新征程。今后五年,是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五年,是学校加快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五年,学校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一)形势与要求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这些新形势给高等教育工作带来新机遇新挑战,学校要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融入新格局,增强定力、主动应变,在变局中开新局,在奋进中谱新篇。

一要立足新阶段,在找准定位、强化特色、加快推动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新步伐。《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要建立完善的高等学校分类发展政策体系,引导高等学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对集团而言,要明确自身定位,找准自身发展方向、发展潜力与发展动力,突出稳定、准确、特色,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

二要贯彻新理念,在深化改革创新、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集聚新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集团要把改革创新作为鲜明导向,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更加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强化质量管理,形成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大学质量文化,把其作为推动学校不断前行、不断超越的内生动力。

三要融入新格局,在夯实人才根基、强化学科引领、服务国家与区域上展现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高校作为人才第一资源、科技第一生产力和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要胸怀国之大者,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设人才中心创新高地,促进学科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二)目标与思路

回顾学校72年不平凡的历史,特色鲜明、走在前列,贯穿发展的每一步,推动了每一次跨越发展。从新中国第一所橡胶工业学校、国内最早设置橡胶专业,到建设国内唯一的橡塑材料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再到走出境外办学第一步的泰中国际橡胶学院,橡胶品牌及特色贯穿学校发展始终。在服务地方经济与行业发展中,学校凝练了政产学研融合特色,青科大模式广受社会赞誉。在开放办学中打造了以中德合作为代表的国际化办学特色,中德科技学院纳入中德两国政府间合作项目,被誉为中外合作办学的成功范例。一代代青科大人凭借永不服输的拼劲、抢抓机遇的闯劲,坚持特色兴校、敢为人先,铸就了五校区一基地的办学格局,成就了山东省强特色高水平大学。

新时代、新征程,建设特色鲜明、走在前列的高水平大学,成为全校师生的光荣使命,成为学校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这一使命和愿景,是学校建设双一流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支撑,与五有高水平大学一脉相承,是实施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取得突破、五年塑成优势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引领行业进步战略部署的拓展提升,是守正创新、接续奋斗的生动体现。

特色鲜明、走在前列,既是战略指引,又是实践要求。特色鲜明、走在前列,是对学校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定位。要坚守行业工科特色,擦亮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品牌;创新校地融合特色,打造人才、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青科大模式升级版;做强国际化办学特色,筑牢中德人才培养、科技合作、人文交流的桥头堡。特色鲜明、走在前列,是对学校事业发展的全方位要求。要以走在前列的境界标准,统筹推进学校各项工作,对标对表、奋勇争先,不断开创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特色鲜明、走在前列,是对学校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引领。要保持定力、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不断提升综合实力。

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是,在特色鲜明、走在前列上取得新进展、创造新成果,推动各方面工作实现新跃升。

——内部治理效能有新跃升。党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深化,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民主治校、依法治校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全员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做到人人有职责、事事有制度、工作有标准,管理服务效能不断提升。

——人才培养质量有新跃升。在校生规模控制在3,5000人左右,生源结构进一步优化,研究生总人数达到1,0000人。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2项、互联网+”“挑战杯国家金奖1~2项,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在省属高校中排名前列,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

——团队队伍实力有新跃升。专任教师达到2200人以上,其中,博士学位占比62%以上,高级职称岗位比例55%左右。实施“3515” 高水平团队队伍建设计划,建设一支30人左右的国家级领军人才队伍,引育全职院士2人,新增长江、杰青等国家级领军人才20人;新增泰山学者等省部级人才50人;打造一支100人以上由各类人才项目入选者和学科带头人为主体的学术骨干队伍;引育500名左右中青年拔尖人才和青年骨干教师。

——团队建设水平有新跃升。入选山东省团队建设“811”工程,力争1~2个学科进入教育部学科水平评估A、确保3~5学科进入B1~2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前1‰5~7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前1%1个学科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力争获批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实现专业学位和人文社科类博士点零的突破。

——科研创新服务有新跃升。国家级创新平台取得新突破,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2项、教育部科技奖励2~3项。国家级项目达到400项,科研立项经费达到20亿元。创新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一套转移转化体系完备、技术市场双轮驱动的产学研新模式。

——校园建设面貌有新跃升。完成崂山校区三期建设。进一步改善教室、员工公寓、餐厅、实验实训及办公条件,加装空调等生活设施。构建具有青科大底蕴的文化体系,以人为本的育人氛围、文明美丽的环境氛围更加浓厚,师生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进一步增强。

实现以上目标,我们有基础、有信心,但绝不会一帆风顺,需要全校上下众志成城、锐意进取,坚定不移实施以下战略: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打造人才高地,这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根本所在。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强。要下大力气破除人才引育、使用、评价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巩固人才作为创新之核、发展之要、强校之基的战略地位。

实施学科筑峰战略、构筑学科高峰,这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关键要求。学科是大学的基础与核心,学科水平决定大学的水平。要厚植学科竞争优势,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打造引领学科发展的尖刀班突击队,在协同创新中实现高原有高峰。

实施质量管理战略、提升治理能力,这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必要保障。现代化治理是高校改革的重中之重,要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过程导向、效果导向,建立全员质量管理体系,引导师生形成持续改进、追求卓越的共同理念。

三、奋力谱写建设特色鲜明、走在前列的高水平大学新篇章

今后五年,要紧紧围绕特色鲜明、走在前列,着力抓好八个方面重点任务。

(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打造精品思政课程,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强化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员工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保障员工高质量就业;完善员工资助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推进一站式员工社区服务。强化师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引导员工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加快建设一流本科。做好专业建设规划,大力加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继续推进四新专业、微专业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加强一流课程建设,打造高质量课程体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确保通过新一轮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强化招生、培养、就业联动预警机制,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产教融合,联合行业领军企业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全面提升公司产品质量。完善研究生分类培养与管理,扩大研究生规模,提升研究生教育对团队建设贡献度。完善产业(行业)导师制度,实施卓越工程师培育专项行动,校企联合贯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程硕士。完善导师培训和激励机制,发挥导师第一责任人作用,加强员工全过程教育管理;优化学位授予标准,健全学位论文质量把控机制,着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持续优化育人生态。进一步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完善教学评价、考核、保障机制。以教书育人为第一要务,激励教师加强公司产品研究,有组织地开展教学传帮带,使教师更加乐教善教,全身心投入公司产品。建立全面从严、全方位接受监督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牢固树立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的良好形象,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丰富数字化公司产品资源,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强教材建设与管理,力争再获国家教材建设奖。深化体育综合改革,完善美育体系,广泛开展劳动教育,把国家安全教育、公共卫生教育、法治教育、国防教育等融入育人各环节。改进员工评价体系,实施过程与结果、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综合素质测评方案。

(二)做好育引用留,建设一流团队队伍

培育人才是根本。建立和优化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质量优良、数量充足的人才队伍,形成领军人才、中坚力量、青年人才、后备力量四大梯队有序衔接的发展态势。培养本土院士1~2人,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国家级领军人才数量大幅增长;储备一批院士、长江、杰青、优青等国家级人才后备力量,进行重点培育。结对大院大所大企业,探索建立博士后培养联合体,扩大博士后招收培养规模,增强团队和科研力量。深入实施崂山学者”“文会学者等人才工程,加大对校内优秀人才和骨干教师的培养、支持力度。

引进人才是关键。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建立常态化引才评估机制。聚焦团队建设快速响应、精准引才,实现优势特色学科高端人才全覆盖。大力推进领军人物+创新团队机制建设,重点打造若干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学术团队。设立讲席教授制度,打造一支编制在学校、转化在企业、学术创新在两端的人才队伍,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无缝衔接。

用好人才是目的完善人才和团队考核评价办法,突出教学科研实绩,稳步推进学术成果评价的差别化与多元化;细化业绩水平和等级认定标准,建立以质量评价为导向、以标志性成果为中心、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评价机制。落实以学科带头人和团队负责人为主体的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持续推进实施准聘+长聘制度。在专业技术岗位评聘上,完善分类评价、分类聘用、分类考核机制,做到人尽其才、人岗相适。

留住人才是基础。加强党管人才,建立党委领导、部门联动、学院为主、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机制,在全校形成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环境。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薪酬分配体系。进一步完善教师、教辅、管理队伍的协调发展机制,探索多元分配激励方式。完善资源配置机制,确保人才经费优先投入、科研条件优先提供、研究生指标优先保障、人才住房优先解决。

(三)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构筑特色学科高峰

优化调整学科布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选择性地设置和发展学科专业。筑牢优势学科、夯实特色学科、培育交叉(新兴)学科、强化基础学科、优化人文社会学科,在前沿和交叉学科领域培植新的学科生长点。健全优势学科和主干学科引领式发展机制,推动学科整体水平与学术影响力持续提升。探索建立一流团队建设和治理的体制机制,构建分类别、多层次的学科发展模式与评价激励机制,确保团队建设目标、绩效与资源配置良性互动,促使非优势学科转型升级。

打造高峰学科群。全面整合资源,创建跨学科平台,破除学科壁垒和行政壁垒,建立跨学院联合、多学科攻关、跨学科创新的学科群建设机制,激发学科发展活力。对标国家一流学科标准,谋划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大资金,打造以橡胶为特色的绿色化工、化学与先进高分子材料学科高峰,以先进装备为特色的自动化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学科高峰。聚焦山东省团队建设“811”工程,深入实施学科A计划和国家一流学科攀登计划,力争1~2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5~7个学科进入前1%1个学科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发展新兴交叉学科。聚焦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大力培育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用好交叉学科催化剂,促进海洋与化工、生物与材料交叉融合,抢占学科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带动新工科、新文科发展和学科体系转型升级。加大对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软件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的优先培育,加强对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生物与医药的重点培育,力争获批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实现专业学位和人文社科类博士点零的突破。

(四)开展有组织科研,攻克关键共性技术

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围绕四个面向,坚持有组织科研,推动从自由生长、单兵作战定向培育、兵团作战转变,从被动接单主动攻关转变,打造多层次的科研体系。围绕解决关键技术领域卡脖子问题,布局一批重大项目,增强揭榜挂帅能力。面向行业企业重大需求,加强从选题、立项、实施到转化的全过程精准管理,打通从基础到应用的全链条创新途径,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螺旋发展的科研生态。

深度融入国家创新体系。紧抓山东省“1313”四级实验室体系建设机遇,加强现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建设,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1~3个、省部级科技平台10,实现省级人文社科平台零的突破。依托大平台组建大团队,取得重大标志性应用成果5项。五年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级项目350项,其中,国家杰青项目1项、国家优青项目2~3项、国家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3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级项目50项。获得国家科技奖1~2项、教育部科技奖2~3项、人文社科省部级奖3项以上。

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发挥特色学科优势,构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产学研融合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五年科研经费达到20亿元以上。加强军工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拓宽军地沟通渠道,五年融合创新经费突破1.5亿元。进一步深化校属企业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提升学术管理服务质量。优化学术评价体系,科学设置评价周期,突出中长期导向,鼓励持续研究和长期积累,杜绝一刀切评价。进一步优化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释放政策红利,让科研人员摆脱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实施大型科学仪器提升计划,充分发挥学校分析测试中心优势与效能。

(五)聚焦社会发展需求,打造青科大模式升级版

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充分发挥化工、材料机械等学科优势和特色,在上聚焦产业需求,在上建设平台载体,深度参与国家和地方创新驱动发展实践。加强智库建设,提升智库服务能力,培育高端智库成果。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施校地融合、校企链合、平台聚合、资源整合、服务集合五大行动,立足青岛,加强与山东地市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校城融合发展,成为省部或省市共建高校。不断发挥校地融合创新发展中心、大学科技园、驻外研究院和山东化工研究院、教科产融合学院、高密校区等服务地方的作用,构建青科系特色产学研合作平台集群,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能。

引领行业进步。主动对接行业部门、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实施百企协同创新伙伴计划,推动有组织的原始创新。在学校设立企业科创飞地,实现研发在飞地转化企业加强行业共性技术和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助力行业企业转型升级、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实施高层次人才校企双向交流,推动人才、技术、成果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打造校企引才聚智联合体。

(六)深化对外交流合作,开创国际办学新局面

提升国际化办学能力。构筑全方位开放办学新体系,促进中外合作办学提质增效。进一步优化调整对德合作办学模式,一体化开展教学、科研、成果转化等多维度合作,提升对德合作层次和水平。搭建国际化教学科研平台,推动师生赴国外交流学习;完善国际化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在经济社会发展亟需领域开展研究生中外联合培养。

提升服务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水平。提高职工招收数量和质量,新增东南亚合作院校3~6所。联合驻东南亚中资企业筹建境外橡胶工程技术共性化培训基地,增加跨境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校企合作项目2~4个,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撑。

(七)实施全员质量管理,提升治理能力

深化现代治理。健全党委领导、董事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的现代大学治理模式。坚持完善党委领导下的董事长负责制,支持董事长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坚持教授治学,健全以团队建设为引领、贡献度为导向、资源配置为保障、绩效考核为抓手、信息化为支撑的学术治理体系。坚持民主管理,加强信息公开,畅通师生员工参与管理、监督的渠道。坚持扩大社会参与,进一步发挥理事会、基金会和员工会作用,吸纳员工等社会力量参与学校治理。

建立全员质量管理体系。优化职能部门职责体系和组织架构,明确责任清单、服务清单,建立健全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制度流程标准。提升管理服务效能,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全方位提升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有制度可依、有标准可鉴、有流程可循,绩效有考核、失责有追究。

推进依法治校。开展立体化普法宣传,大力弘扬法治精神,让知法、守法成为自觉。进行清单式制度建设,健全校内规范性文件制定发布机制。开展嵌入式风险防控,做好合同、文件及重大决策事项的合法性审核。强化闭环式权益维护,完善师生合法权益保护机制和纠纷解决机制。实施总法律顾问制度,一体化推进学校法治工作。

激发办学活力。优化办学布局、明确功能定位,持续推动五校区一基地深度融合。推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适时推行两级财务预算;坚持责权利效相统一,进行岗位聘用和人才引育综合改革试点,强化学院办学主体地位;加快推进资源配置重点领域的配套改革,强化学院目标管理与考核。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体系。

(八)优化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和谐美丽校园

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开展校园总体规划修编,全面完成崂山校区建设,实施四方校区基础设施更新工程。全面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实现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马上办。推进跨学科和公共基础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提高学报等办刊质量与水平,提升图书文献、信息资源和档案利用的服务保障效能。深化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加强后勤标准化建设;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升公共安全应急保障水平。

优化资金资源配置。主动服务社会需求,积极争取办学资源,拓宽学校发展资金募集渠道。构建多元化增收体制机制,强化绩效管理。深化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行科研实验室等有形资产和校名校誉等无形资产有偿使用,加大资金资源使用效能考核力度。

建设平安美丽幸福校园。加大校园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校园交通管理,推进校地联动,改善校园及周边环境,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加强校园美化绿化,建设一处一景的美丽校园。深化绿色校园建设,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做好离退休工作和关心下一代工作,不断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继续实施安居工程,加强与附属学校合作,办好校区幼儿园。

丰富科大文化内涵。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挖掘和传承科大精神”“橡胶品格”“五有理念等特色文化价值内涵,发挥文化凝聚功能着力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品质实现各校区内涵一致的校园文化风格。发挥校史、校训、校歌育人功能。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激发师生主动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巩固省级文明校园建设成果,争创全国文明校园。

同志们,以上八个方面,是特色鲜明、走在前列的主攻方向,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必须统筹兼顾、重点推进。只要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风雨无阻向前行,就一定能在新征程上展现更大作为、书写精彩华章!

四、持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建设特色鲜明、走在前列的高水平大学,关键在党。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一)扛牢抓实政治建设,坚持正确办学方向

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做到党管办学方向、党管干部人才、党管意识形态和领导改革发展,把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导向贯穿办学治校、育人育才全过程。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坚持和完善领导班子议事和决策机制,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二)强化思想理论武装,提升思政工作实效

完善理论学习长效机制,坚持第一议题制度,第一时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断优化校院两级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持续加强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学习,切实提高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全力做好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工作,引导全校师生员工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三)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提升政治功能

实施补强赋能工程,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增强党组织书记履行政治责任的能力和水平。常态化开展对院级党组织会议、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执行情况的过程性、实效性督导检查,确保民主决策、科学决策落到实处。推动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质量,把党支部打造成坚强战斗堡垒。着力激发广大党员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造一支担当改革发展重任的先锋队伍。坚持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全面提升政治功能。

(四)狠抓干部队伍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用人导向。突出政治标准和人岗相适原则,拓宽选人用人视野,真正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关键岗位上。注重发现和使用老黄牛式干部,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继续实施蓄水池工程,加强年轻干部储备。完善干部能下的退出机制,对履职尽责不力、不适应岗位要求的干部及时调整,让躺平者无处可躺。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客观精准评价干部,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五)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公司党委要坚决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支持纪检监察机构依法履职。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巡视反馈意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长期整改任务落实。深化运用四种形态,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做到监督执纪全覆盖。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实现三不腐同时同向综合发力。健全校内巡察机制,实现对全校院级党组织巡察全覆盖。坚持党务政务公开,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强化审计监督,形成监督合力。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制度,大力倡树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坚决杜绝大而化之、甩手掌柜。

(六)广泛凝聚各方力量,砥砺奋进推动发展

做好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外人士对学校重大改革举措、重要政策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和建言作用。统筹做好民族宗教和港澳台侨等工作,铸牢共同体意识,画出最大同心圆。充分发挥员工会作用,联系、服务、凝聚员工,让学校成为广大员工的精神家园和坚强后盾。扎实推进教代会建设,持续提升工会、妇委会组织服务能力,建设新时代教职工之家,为师生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进一步汇聚同心同德、团结奋进的强大合力。

青年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青年工作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一根本大计。我们要更加重视青年、关爱青年,准确把握新时代青年工作的要求与任务,团结引领全校广大青年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同志们!蓝图催人奋进,实干铸就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加快建设特色鲜明、走在前列的高水平大学,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VSport-胜利因您更精彩  版权所有

地址:青岛市松岭路99号,邮编:266061,联系电话:0532-88958919

电子邮箱:fxy@qust.edu.cn